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新形势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策略探索研究
    时间:2021-05-18来源:点击:


                    市委党校   高光庆   崔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鞍山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 推进国有资本科学有效的投资运营,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至关重要。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要创新发展新思维,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思想行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深入研究分析我市国资国企的现状,着眼未来发展,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按照资产形态集约化、管理团队专业化、经营理念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双重功能,形成以“2+N”模式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的总体思路,即组建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现有39家市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构建“市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属国有企业”三级管理架构,全面实施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要坚持“四个主体”定位,即服务市委市政府经济战略决策部署的投资主体,以市场方式进行资本运作的运营主体,推动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产业整合主体,培育促进新业态新动能的创新创业投资主体。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本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域内外市场更加强大。要促进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风险防控相统一,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吸纳民营资本、集体资本、外资资本等非国有资本投资国企,遵循“一企一策”的原则,采用股份制改造、公司上市、产权交易、引进投资者、并购重组等方式推进国企混改。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要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董事会建设,强化经理层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强化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和支撑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董事会各项议事规则和工作细则,明确董事会对董事长、董事授权事项的具体范围、数量和时限。落实好经理层管理职责,对经理层逐步实行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实施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要提升科学治理能力,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按照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提高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大授权力度,科学合理界定公司和所持股企业的权利边界,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授权链条,进一步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坚持以创新为本、以管理为本、以绩效为本,完善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要提升管资本能力,把“管资本为主”作为核心,强化驾驭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资本市场,既抓“增量资本引入”,也要开展“存量资本优化”,提升资本运营、资源配置、价值创造等管资本相关能力。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广泛吸收来自资本市场、银行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渠道的科技研发扶持资金。要提升运营发展能力,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通过推进融资租赁业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业务,拓展委托租赁、结构化共享式租赁等融资租赁方式。要提升全面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系统、重大风险预警与防范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支撑体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及风险管理文化。

    以激发企业内生动能为基础。要强化品牌战略,充分认识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商战利器。实现从质量战略到品牌战略的转变,使品牌建设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通过品牌识别元素、大型推介活动、新闻发布等形式强化品牌的传播。要强化项目引领,着力推进项目开工入库、项目土地费等前期投资及时入统,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以高质量的投资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活力;着力解决资金短缺,充分利用房屋和土地固定资产,面向社会融资、注资、企业职工参股、入股,推进自筹资金、混合改革。强化人才兴企战略,积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积极依附顶级院士求发展,吸取“院士经济”“研究院经济”“院校经济”三大动力源,将“最强大脑”的问诊把脉全面落实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行动。

    防范企业金融风险为根本。持底线维,准确把握当前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守企本分,聚焦主;坚持投体依托,字当;坚持生存第一,风险,做到不盲目冒,健前行。不断增强战划的前瞻性,提高工作安排的预见性,防范化解企业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坚持有效融资,积极加强战略转型,将社会效益最大化与投资收益最大化综合统一起来。要坚持效率优先,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排查和解决影响存量资金调度和使用的相关问题,着力解决支出项目基础资料搜集、资金拨付通道协调等具体问题。要充分认识新形势变化,明确自身定位,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科学的融资战略,做好对债务结构和融资成本进行合理确定,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适机筹资,加大筹融资监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