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进修成果交流]】用学术讲政治
    时间:2021-12-03来源:点击:


    ———如何打磨精品课


    分享上海王公龙老师讲的如何打磨精品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基本条件;第二、评选标准;第三、培育方法。

    一、打磨精品课的基本条件

    打磨精品课基本条件有三个精:选题精、讲稿精、讲授精。

    选题要精。选题要有学术含量。比如学习七一讲话,你选什么题目呢?如果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导读》,则没主题,看不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没有逻辑主线,无非会讲三个部分。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如何认真学习。如果选择《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宣言》,副标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从以人民为中心。所以选题要精很重要。如果没有角度,谈不上学理, 学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选题要精。

    讲稿精。讲课要有讲稿,如果老师讲课没有讲稿。像开火车,开到哪是哪。精品课讲规范的。一节课不管多少字都得写。不写学员听不出你逻辑展开的层次。也看不出你的信息的分布。另外老师也不能被PPT束缚住了。有的老师做PPT,页面上面全是字。用一个哲学术语讲它异化了。所以PPT越少越好,越简洁越好。所以讲稿要精。

    讲述要精。讲话要干净利落,要通俗,别啰嗦,口头禅不要有。老师本质上就是一个学者,讲的是道理,讲的是事实,讲的是分析,讲的是学理,不要有官话,所以讲述要精

    以上是打磨精品课的基本条件选题精,讲稿精,讲授精。

    二、打磨精品课评选的标准

    包含五点:

    第一,党校信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第二,主业主课。就是你学的什么专业,你主讲什么?

    第三,一定要有国际视野非常开阔,让人觉得你这课讲的纵横古今,放眼世界,大气磅礴,不是小家子气,整天我就聚焦在我小数据小点上。

    第四,独到的语言风格和适宜的表达技巧。要脱稿,流畅,带有情感。

    第五,问题意识。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如果一堂课没有问题,这堂课就是白开水,听起来没味。比如七一讲话中就有-三个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些问题都值得分析的。也是学员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上课故事讲的很精彩,学员还感到不解渴?因为故事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没挖出来,一堂好课可惜了。

    三、打磨精品课的培育方法

    培育方法有四条:

    第一,要研究学术问题

    研究学术问题要做到4个贯通:经典篇章要与理论体系贯通,与作家生平贯通,与学员思想贯通,与学术前沿贯通。通过贯通,从而讲课更有底气。

    比如讲《共产党宣言》,光围绕《共产党宣言》展开不够,老师要把《共产党宣言》放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去看,你即要往前推,也要往后推。比方说马克思1841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直看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再到恩格斯晚年的《唯物主义书信》,大概10多本。这么贯通有什么好处?如果学员问马克思经典的问题你都知道。即使不一定完全答出来,你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寻找答案更便捷。当然一堂好课不但要关注原著,还要关注国内关于宣言问题的前沿研究的代表性的文章。包括美国、英国、欧洲、俄国史、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哲学等等。所以所谓研究学术问题就是该看的全看了,并且有所思考,把有用的东西通过自己的逻辑变成自己的。这就是研究学术。

    第二,专研学术转化

    学术转化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生动化。让枯燥的东西具有感染力。比如:宣言中讲到“每个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是该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句话学员听起来会一头雾水,不知什么意思。如果把这句话转化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者是唯物史观。这样学员就会明白了,这一大串话原来是唯物史观思想,这就是专研学术转化。

    第三,创新学术讲法。可以打破一言堂,尝试互动式教学。前提是多积累素材。难点在于选题、开发、组织。这就需要老师构建自己的学术框架,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强内功,注重学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方法积累。比如经验积累,在课堂上必要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否则会遇到尴尬。再如方法积累,尽量多讲课,好课都是讲出来的。

    第四,主要就是依托学术团队。靠一个人很累,需要专家评议,让团队给出主意。

    以上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示。(哲学教研部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