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次修订的《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吸收近年来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对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作出进一步规范,是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鞍山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收看陈希同志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贯彻《条例》会议上的讲话和谢春涛同志专题辅导报告,通过校委(扩大)会议开展研讨和部门内部研讨等形式,梳理形成部门具体落实路径,实现学习全覆盖、责任全落地。
市委党校官方网站推出“聚焦新修订的《条例》·部门谈”系列报道,22个部门围绕贯彻落实《条例》谈学习体会和落实举措,分期分批在校园网站刊登。
学习《条例》恪守“党校姓党”根本提升统战培训实效
统战人才培训部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人才培训工作与党校教育虽然在具体对象和内容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共同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局。《条例》的修订不仅对党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统战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原则对于统战人才培训工作也具有重要参照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强化政治引领,特别是在共识教育中,要突出政治属性,增强学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条例》对教学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这一要求对统战人才培训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工作中应着力构建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如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要实施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条例》,统战人才培训部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党性教育、学习管理和组织管理。学习贯彻《条例》,继续推动精神落实、提升工作实效。二是要注重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涉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班次中,灵活运用民主协商、自我教育等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效能。三是要在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环节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推动统战人才培训工作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要立足岗位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将《条例》精神转化为推动统战人才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要以《条例》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做好统战人才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事业贡献力量。
以《条例》为基本遵循 加强党校业务指导工作
业务指导工作部
新修订的《条例》是指导党校工作的“纲”和“本”,为加强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对下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之间增进交流合作、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业务指导工作部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在履职尽责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落到实处。《条例》明确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入总体要求,对党校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完善。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持续抓紧抓实抓到位。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同担负的职责使命结合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及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会议精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上。
二是实时摸清底数,夯实工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市县两级党校大约承担了90%以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是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力军。《条例》明确,县级党校应当成为培训党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主渠道、主阵地。从实际情况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县级党校基本培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基本培训班次不规范、培训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距离基本培训对象应训尽训、基本培训班次应办尽办还有差距,要要按照新修订的《条例》有关要求,持续优化基本培训方案,规范班次学制,制定年度基本培训计划,办好基本培训班次。师资队伍方面,7所县级党校核定编制207人,现有人数148人,其中专职教师70人,占教职工总数47.3%。办学保障上,7所县级党校中全部独立校园,能够同时满足约2200人培训、240人住校封闭学习。同期最大培训量均在200人以上。
三是加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做好上下左右协同”,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方向,对上,精准承接省委党校对市、县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对下,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对县级党校的指导工作;左右,密切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业务指导工作部自今年四月成立以来,始终得到校委班子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给了部门向前的底气和力量。尤其是接到紧急任务时,大家不遗余力的支持工作,推动实现校委提出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频共振、同卷共答”目标。
业务指导工作部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下“苦功夫”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条例》,下“真功夫”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学精神,下“实功夫”用好资料利用网络拓思路,下“巧功夫”交流研讨撰写笔记深领会,切实吃透精神实质、把握目标要求,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沟通协作,切实推动《条例》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为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部门力量。
学·思·行
人力资源部
按照学校统一工作安排,9月5日下午,人力资源部召开研讨会,围绕观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会议上的讲话,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作专题辅导报告的视频,以及常务副校长董正威就贯彻落实好新修订《条例》讲话精神进行研讨,部门全体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说想法,话举措,并就凝心聚力学《条例》,同心协力谋发展达成共识,将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第一、学。《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做好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做好党校组织人事工作的法宝利器,要把学习好《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采取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日常业务学习等机会,利用好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逐章逐句学习,逐条逐字理解,做到学深、学细、学透,要对比新旧《条例》,看变化,看发展,看新规,同时,更要着重学习好《条例》第八章关于“队伍建设”的相关论述,真正把这部分内容入眼、入脑、入心,同时要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发现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第二、思。《条例》关于“队伍建设”的论述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这是对党校队伍建设工作的精准定位。通过对《条例》的深入学习,我们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思考,要站在服务党校中心工作的高度深入思考,要站在党校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入思考,增强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长远观念,树立全局观念,树立系统观念,聚焦党校人员队伍现状,着眼人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根据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在以往组织人事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对照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因地制宜补短板,多措并举强弱项,努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更实举措,在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上有更新突破,在选人用人办法上有更多探索,推动党校队伍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行。《条例》强调指出党校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定“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人力资源部作为党校重要工作部门,承担干部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等重要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必须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其次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第三要始终服务于党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同时,对照《条例》人力资源部还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学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专职教师,加强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教师实践锻炼;二是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对青年教师和年轻干部做好全链条培养,为党校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等相关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推动组织人事工作整体提升。
人力资源部将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尽好责,履好职,为党校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应有作用。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 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哲学教研部
通过深入学习《条例》,哲学教研部全体教师深受教育、备受鼓舞,对新时代党校工作的使命要求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尤其是对哲学学科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条例》的修订实施为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哲学教研部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以历史视野提升理论站位。哲学教研部在深入学习研讨《条例》过程中形成共识:要站在更高理论站位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坚持系统观念,以宏阔的历史视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构建“大历史观”视角,通过长时段的历史考察、重点历史节点的深度剖析、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高度。在专题课程设计中,注重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升思维层次,拓宽学术视野,力求达到"居高声自远"的教学效果。
二是以融会贯通提升教学实效。通过深入学习《条例》,我们认识到,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哲学智慧有效传递给学员,关键在于促进融会贯通。我们体会到,真正的理论传授不仅要“深入”,把握理论精髓;更要“浅出”,实现有效传达。一方面,要在理论转化上下功夫,实现从“理论语言”到“教学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在供需对接上找契合,实现理论讲授与学员需求的同频共振。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要体现在解决学员的思想困惑和工作难题上。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对学员需求的深刻把握。教研部将以《条例》为指导,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既有思想力量又有感染力量的优质课程,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三是以教研咨一体协同服务育才献策。《条例》对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哲学教研部而言,脱离科研的教学是缺乏深度的,脱离教学和咨政的科研是缺乏活力的。新时代党校教师必须统筹推进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三项职能。我们将着力加强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扎实的学理支撑,让课堂教学更有底气、更有深度。另一方面,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开展具有哲学视角的决策咨询研究,努力将抽象的哲学思维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建议,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和咨政报告的“双转化”,真正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彰显哲学的价值。
哲学教研部将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提升教研水平,完善工作机制,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作出应有的贡献。